2025 年 5 月,在春季的曼谷,聯合國亞太總部的會議廳內,來自全球五大洲、超過 30 國的青年代表齊聚一堂,齊聲宣讀《2025 曼谷青年永續宣言》(2025 Bangkok Youth Sustainability Declaration)與《2025 曼谷永續解方書》(Bangkok Sustainability Book)。
為期整整一週的聯合國永續目標論壇(2025 UN-SDGs Bootcamp & Forum)不僅是一場懷抱理想的集會,更是一場具體行動的展演。而幕後策動這一切的關鍵推手,是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Chinese Youth Growth Foundation)董事長魏名聰。這一次,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是活動的主辦方,其他的推手還包括 STUF 基金會亞太中心(STUF United Fund, Asia Pacific Center) 。
魏名聰長年深耕國際教育與青年領導力的培育,他堅信:「未來的競爭力不是競爭,而是合作;共創的前提,是信任;而信任的種子,來自於有人願意先選擇利他。」在接受《The Icons》曼谷採訪小組專訪時,他語氣沉穩卻堅定,語言中不只透露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耐心,也展現了一位行動者的鋼鐵意志。
這一次,協助促成論壇的關鍵推手還包括贊助海地、聖文森與巴拉圭等國家多位青年參與論壇的世台聯合基金會亞太中心(STUF United Fund, Asia Pacific Center),理事長林敬倫在開幕致詞時也表示,不同地區的青年領袖們凝聚在一起,才能夠讓地球更有效地邁向永續之路,「永續不應只是口號,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也應該盡力支持青年領袖參與國際論壇及相關活動。」

用教育跨越疆界,讓青年領袖成為真正的實踐者
作為這一系列聯合國永續目標論壇的發起人,魏名聰並不只是相關活動的組織者,他更是意義與價值的編織者。從 2023 年起,魏名聰就率領來自產學界與青年團體的代表前往杜拜 COP28,協助青年在國際氣候會議中發聲。到了 2024 年,他提前將行動移至日本沖繩,集結多國青年,共同發表《2024 沖繩青年永續宣言》(2025 Okinawa Youth Sustainability Declaration),並將宣言帶往 COP29。
2025 年舉辦在曼谷的聯合國永續目標論壇活動,更是這段旅程中的一個關鍵步伐。魏名聰不只再次集結30國青年、促成跨文化的深度交流,更率領這些國際青年領袖,於聯合國亞太總部正式發表《曼谷青年永續宣言》(2025 Bangkok Youth Sustainability Declaration)與《2025 曼谷永續解方書》(2025 Bangkok Sustainability Book):
「我們讓青年不只是參與者,而是設計者;不只是聽眾,而是發聲者。這樣的實踐,絕對是改變未來的有效方式。」

魏名聰:國際倡議必須以利他為根
「只要牽涉到全球的永續行動,絕對是共創的。而共創也絕非口號,它需要空間與結構,更需要一份彼此先相信的勇氣。」魏名聰告訴《The Icons》曼谷採訪小組,從事國際倡議,必須率先付出、無私分享,才能讓來自不同文化與制度的參與者,能在安全與開放的環境中開始彼此合作。
正因如此,這場論壇得以讓來自五大洲的青年,超越語言與國界的隔閡,在短時間內共創出具實質內容的政策建議與行動藍圖,他深信,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就能為國際青年社群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成為他持續推進相關行動的最大動能。

別太習慣告訴青年他們應該做什麼
此次也參與論壇、來自波蘭的策略與發展顧問 Michal Andrzej Glasek,在接受《The Icons》記者訪問時指出:「我們往往太習慣告訴青年他們應該要做什麼,而忽略了他們其實已經擁有強大的創造力與解方潛力。」
Michal Andrzej Glasek 分享,自己原本並非教育者,但自從參與 2024 年沖繩的青年論壇後,深受啟發。他說:「那次與日本學生的深度對話改變了我。我開始思考,商業人士如何回應時代的召喚,不只是創造價值,更是放大他人影響的助力。」

《2025 曼谷永續解方書》的最重要關鍵字:相信
《2025 曼谷永續解方書》的主編之一、來自肯亞的青年代表 Kimanzi Margaret Wanjiru,在接受《The Icons》專訪時坦言,剛開始接到要撰寫「解方書」的任務時,整個團隊都非常緊張與不安,「我們沒有人寫過一本書,我們甚至不知道什麼才是解方。」但正因如此,這個過程變得極其真實與動人:
「每一次我們聚在一起討論,不同國家的夥伴會提出不同觀點。我們互相啟發、挑戰,甚至重新定義了什麼是問題,什麼是行動。我們最終學會了,影響不是來自於巨大的資源,而是來自於真誠的共鳴,以及相信自己能改變什麼。如果你要問我最重要的關鍵字是什麼,我會告訴你,」Kimanzi Margaret Wanjiru 説:
「那就是『相信』。」

東協永續影響力加速器,讓更多國際青年領袖走進國際創新系統
本次論壇也種下了下一階段的種子——曼谷東南大學(Southeast Bangkok University)將與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合作成立「永續影響力加速器」(SDGs Impact Accelerator),為東協與周邊國家的青年領袖提供創新實踐與孵化平台。
曼谷東南大學副校長 Dr. Pattarada Rungruang 在接受《The Icons》曼谷採訪小組時指出:「我們從幼兒教育到博士都有完整體系,也有能力連結來自柬埔寨、寮國、緬甸等東南亞各國的青年社群。我們將透過研究中心與創新課程,和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並肩,扶持那些有想法但缺乏機會的新世代領袖,讓更多人走進國際創新系統,讓地區與國際的連結變成真實動能。」

不間斷的旅程:從阿拉伯、日本、泰國、紐約,再到巴西
魏名聰始終相信,教育的終極使命是為世界培養能夠共創的公民,而非彼此競爭的個體:「Z 世代不是未來的可能,而是當下的答案。他們要能夠提出批判,更要能夠落實行動。」
從帶領一群國際青年領袖在迪拜參與 COP28 開始,魏名聰就已經設計出一種全新的國際教育路徑,融合論壇實作、實境任務與文化對話,讓學生不再只是坐在教室中接受知識,而是走入議題現場、參與政策討論,甚至親自提出解方。從杜拜、沖繩、曼谷,他都以穩健與信念,一步步將願景落地為全球行動,而下一站,是肯亞首都奈洛比。
在此次論壇擔任青年影響力主席的聯合國資通辦顧問黃一展也指出:「這一次在曼谷成功舉行論壇,證明了青年如何透過創意與協作產生實質影響力。相信接下來能夠鼓舞更多關心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青年領袖,讓他們能與國際組織、公私部門建立連結,放大他們的聲音。」
而受邀擔任主題演講者的《The Icons》英國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執行長許復也補充:「這場論壇的價值,不只是讓青年領袖的心聲被聽見,更是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聲音可以被世界當真。當一個青年領袖意識到,他所說的話可能影響決策、改變資源流向,這份意識就會轉化為責任、成熟與行動力。真正的國際參與,從來不是走進會議室而已,而是被世界記住你說了什麼。」

當世界需要重構,教育也該重新定義
「2025 年 7 月,我們的團隊即將再於肯亞奈洛比舉辦同系列的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工作營,以及 30 國青年論壇,邀請來自非洲、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超過 50 位青年參與,預計在聯合國環境署總部發表《2025 奈洛比青年永續宣言》(2025 Nairobi Youth Sustainability Declaration)及《2025 奈洛比永續解方書》(2025 Nairobi Sustainability Book),延續並擴大共創行動的全球影響力。」
「當世界需要重構,教育也該重新定義。」 魏名聰並不執著高喊口號,而是堅持靜靜深耕,把教育化為一場真實的行動。他選擇走在混沌之前,集結與他一樣的有志者,共同點燃一盞燈:
「我們不可能等待世界改變,而必須主動創造改變。我認為以青年的力量為橋樑是相當有意義的,這會開啟很多想像,而且讓世界的重塑成為可能。」

精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