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cons 中文
  • SDG
  • ESG
  • 領導力
  • 商業
  • 國際
  • 健康
  • 傳承
  • 創新
  • 娛樂
  • 更多
    • 女性
    • 學術
    • 文化
    • 最新
    • 生活
    • 科技
    • 觀點
    • 關於 《The Icons》
  • English 英文
登入/註冊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The Icons 中文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商業

以科技與永續為核心,開啟臺灣與劍橋對話!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蔡宏營博士:推動亞洲創新進入歐洲決策核心

Nelson Tseng 曾竣賢 by Nelson Tseng 曾竣賢
2025.07.23
in 商業, 國際, 學術, 科技, 領導力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蔡宏營博士。(圖:The Icons)

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蔡宏營博士。(圖:The Icons)

在氣候變遷、能源轉型與科技顛覆的交會點上,領導者的角色從來不只是管理者,更是架構者與橋樑建造者。作為臺灣最具國際量能的應用研究機構掌舵人,國家實驗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Applied Research, NIAR)院長蔡宏營博士,正帶領團隊在臺灣與世界各國之間,開闢一條同時兼顧永續與創新的落地之路。

You might also like

走出診間的那一步,白袍人生學院:打造屬於自己的敘事空間

全球「零碳」時代來臨,Nike 前執行長 John Donahoe:全面革新能源戰略,撼動永續未來的序幕!

友善土地,永續時尚!UKL 執行副總謝煥麒:因為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源頭!

「我們從來不是為了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蔡宏營院長強調,NIAR作為隸屬於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NSTC)的國家級研究機構,不僅肩負回應科技政策的使命,更是平台與樞紐的角色,在學界、產業與政策搭建橋樑,讓多方彼此賦能:

「我們的任務也包括讓那些還停留在學術階段的技術,能夠真正接觸到市場,進而落地成為具體的解決方案。」蔡宏營博士以深厚的科研背景與對政策的熟稔,賦予 NIAR 清晰的角色定位:「技術落地不該只是少數點狀事件,而應該成為一套有系統、有機制的連動工程。」在這樣的信念與方針下,NIAR 也逐步從科研機構蛻變為技術轉譯與政策實踐的平台,成為推動臺灣科技價值與國際接軌、甚至共贏的關鍵力量。

2025 年 6月16日,NIAR 就在英國劍橋與英國劍橋大學永續領導力研究院(Cambridge Institute for Sustainability Leadership, CISL)共同舉辦「臺英永續研發論壇(Sustainabilit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rum)」,在全歐著名的劍橋綠色創新建築 Entopia Building 展開一場橫跨歐亞的產學研深度對話。

歐亞之間:永續主題下的三大戰略軸線

這場由臺灣 NIAR 與英國劍橋大學 CISL 於劍橋聯手舉辦的「臺英永續研發論壇」,以創造亞洲與歐洲的深度對話為核心,由劍橋大學 CISL 永續創新資深總監 Sam Laakkonen、 NIAR 國際事務室主任張美瑜博士、Arculus Lab 院長兼任臺灣科技大學產學創新學院執行長楊光磊教授、捷克先進晶片設計研究中心(Advanced Chip Design Research Center, ACDRC)主任 Radek Holý 教授、劍橋大學永續發展工程專家 Jonathan Cullen 教授等人領銜展開。

在臺英永續研發論壇中,國家實驗研究院(NIAR)國際事務室主任張美瑜博士於劍橋開場致詞,聚焦亞洲與歐洲在永續創新上的交流與合作,展現臺灣在全球永續議題中的積極參與。(圖:CISL)

論壇主題圍繞「淨零排放」「建築環境韌性」與「永續半導體」三大方向,「這三個方向不是隨意選擇,而是我們盤點後發現:它們正是目前全球永續技術對接的痛點,也是臺灣最有能力向全球貢獻的領域。」蔡宏營院長強調:

「氣候變遷已經對全球城市韌性構成壓力,建築如何應對災害、如何節能減碳,已是全球城市治理的核心。而半導體不僅是臺灣的強項,更是全球能源與運算效率的關鍵,因此永續半導體的議題正當其時。」蔡宏營院長表示,這三條軸線,清楚地揭示了 NIAR 作為應用研究中樞的前瞻布局。

其他出席本論壇的各領域專家,還包括 NIAR 營運長徐玉學博士、NIAR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柴駿甫博士、NIAR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研究員張文鎰博士、半導體製程專家 DEUVtek 鼎極科技營運長錢俊逸博士、IC 設計專家光濟科技執行長鄭宗宜、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BSI)永續創新經理 Wendy Niu、劍橋大學麥斯威爾中心(Maxwell Centre)的產業零碳策略計畫負責人 Agnieszka Iwasiewicz-Wabnig、劍橋大學 CISL 永續創新主任 Viola Jardon,以及英國《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執行長許復等人。

於劍橋舉行的臺英永續研發論壇中,來自臺英兩地的專家代表圍繞「淨零排放」「建築環境韌性」與「永續半導體」三大主題展開討論,針對永續技術的國際對接與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多元觀點,現場氣氛熱烈,展現深度合作的可能性。(圖:CISL)

蔡宏營院長:每一場國際對話,都是未來科技輸出國際的標準示範

在 NIAR 的賦能下,這一次在劍橋「臺英永續研發論壇」上成為鎂光燈焦點的,包括三家能代表臺灣創新力與研發能量的先鋒企業:鼎極科技(DEUVtek Co., Ltd.)、光濟科技(Light Momentum Technology Corp.)、擷發科技(Microip Inc.,旗下研發團隊 Arculus Lab),以及台捷共同合作的先進晶片設計研究中心(Advanced Chip Design Research Center, ACDRC)。這四個在論壇上成為焦點的名字,並非單一技術的象徵,而是科研成果有效轉化、並與國際接軌的具體實證。

這些企業或機構組織所展現的技術與創新,橫跨先進製程材料、低功耗AI晶片設計、封裝整合解決方案與國際晶片平台協作:鼎極科技聚焦於永續半導體材料;光濟科技整合AI與綠色運算;擷發科技以其封裝技術切入未來電子系統;ACDRC 則是臺灣外交部支持、由 NIAR 與捷克 Cyber Security Hub 共同在捷克布爾諾設立的節點,推動歐洲半導體應用共創與人才流動,前述三家企業也共同參與 ACDRC,共創臺捷半導體產學合作價值。

「我們並不是只是為優秀的團隊技術搭建國際溝通橋樑,」蔡宏營院長堅定地說:

「每一場國際對話,都是臺灣未來科技輸出模式的嚴肅測試與標準示範。我們竭盡所能推動這些企業或機構組織,能夠真正穿越到地球任何一個最適合他們的角落,建立實質的技術夥伴關係、研發合作甚至商業落地的機會。」

蔡宏營指出,NIAR 長期支持最適合的企業投入國際科技鏈結,所展現的成果,可以讓來自臺灣的價值輸出到國際舞台後大化,這些企業不僅具備高度成熟的技術背景,有的更已邁向上市櫃階段,與國際夥伴相互賦能後,其商業價值與國際競爭力還能帶動整個產業生態系:

「這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臺灣科技真正進入全球供應鏈與永續轉型現場的具體見證,」他強調:

「這也是 NIAR 存在的價值,協助臺灣的創新能量,精準找到它在世界的位置。」

蔡宏營院長:「NIAR 不只是橋樑,更是助推臺灣創新能量躍上國際舞台的實戰基地。」在臺英永續研發論壇中,包含 DEUVtek、光濟科技、擷發科技與 ACDRC 等代表臺灣創新實力的機構,以永續半導體、低功耗 AI 晶片、封裝整合技術等核心優勢,在國際對話中發聲,打造真正能落地的全球技術合作新典範。(圖:The Icons)

以擁抱世界的科技外交,走進國際永續社群

在科技日益成為全球治理與永續發展的核心語言時,蔡宏營院長以「科技外交的具體實踐」定位本次 NIAR與 CISL 合作共同舉辦的「臺英永續研發論壇」:

「無論是臺灣與英國、臺北與劍橋,抑或任何地理上的端點,我們其實都在走向同一個方向,回應全球永續的共同使命。」他以一個極具意象的比喻說道:「這次合作,就是兩個各自高速旋轉的陀螺,在此刻精準交會,撞擊出跨域創新的火花。」

蔡宏營院長也提到,此次論壇於劍橋 CISL 總部 Entopia Building 舉辦,格外有意義,這是英國第一座同時達成 EnerPHit、BREEAM Outstanding 與 WELL Gold 認證的翻修建築,象徵永續建築與健康辦公環境的最高標準,也是全球少數能在舊建物基礎上,成功實現淨零碳與社會影響力目標的案例:

「Entopia Building 不僅是歐洲綠建築的標竿,更是一座日常運作中的創新實驗場域,我們特別選在這裡展開全球對話,就是為了象徵臺灣科技創新深深融入歐洲永續創新體系的心臟地帶。這次的論壇,聚集來自英國、芬蘭、捷克等國政策、產業與研究界的領袖人物,構築出一場前所未有的國際科技對話,我們也很榮幸讓臺灣的科研觀點得以在全球舞台上被看見、被回應。」

蔡宏營院長也強調,科研不能只停留在一個地方的實驗室中,更應該走進國際的永續社群,去理解全球趨勢、參與全球治理,並從中發聲:

「這次我們與劍橋大學 CISL 所共同舉辦的,絕對不只是一場論壇,更是一場關於科技主權與國際參與的共創對話,這是臺灣的科技創新走向世界中心的歷史性瞬間,也是我們作為全球創新夥伴關鍵角色的具體貢獻。」

讓臺灣人才走出去,讓國際人才加入臺灣

當前科技創新已不再是單一實驗室的競技,而是一場橫跨機構、國界與文化的系統性工程。談及內部治理,蔡宏營院長表示:「真正的創新,來自於跨域對話的日常化、制度化。」在他主導下,NIAR 建構出一套獨特的跨中心協作機制,串聯起七大國家級研究中心,每兩週召開一次跨中心主管會議,深入討論計畫進程與資源整合,「這不僅提升了組織運作效率,更為跨領域合作建立穩固的基礎,我們彼此熟識,也彼此理解,讓跨中心合作不是口號,而是真正的實踐。」

蔡宏營院長介紹,為了推進創新文化的系統性進化,NIAR 設計出「 i-Dream 創新科技計畫」,透過每年兩次的公開徵件機制,鼓勵各中心之間提出聯合提案:

「我們特別強調跨中心與跨國的組合,因為唯有在多元觀點的碰撞下,創新才可能產生真正的突破。」蔡宏營院長指出,這不僅是技術整合,更是一場文化與人才的整合戰略:「我們希望打造的,是一個具有世界對話能力的創新生態系,而這樣的整合量能外溢至 NIAR 的國際合作版圖與人才策略。」

蔡宏營院長說,NIAR 的目標不僅是讓臺灣人才走出去,更要讓國際人才加入臺灣,以推動歐洲碩博士來臺實習與研發,讓世界的年輕世代親身體驗臺灣產業的前瞻性與深度: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學者,跟臺灣的青年人才一起透過 NIAR 的所有平台參與全球的創新生態系,在我們的眼中,他們就是連接未來的橋樑。而我們正在培養的,不只是人才,而是連結世界與未來的每一種可能。」

透過制度化的合作機制與國際人才交流計畫,NIAR 正積極建構具全球對話力的創新生態系,連結臺灣與世界的未來可能。(圖:CISL)

創新為誰而生,科研為何而行

「談科技創新,以及永續創新,不只是技術的連結,更是社會、人文與環境的對話。」蔡宏營院長語氣堅定,他指出,真正的創新,需要回應社會結構、文化語境與生態承載力:「我們不能只問怎麼創新,更要問,為了誰創新?」

在訪談的尾聲,蔡宏營院長總結:「科學的價值不在於數據,而在於它如何被社會吸納與實踐。」他進一步指出,若創新僅止於論文發表、但未能轉化為產業或社會的實質影響,可能無法發揮其最大價值,而 NIAR 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能將前瞻技術真正帶入市場與社會的系統工程。

蔡院長也點出現實挑戰:科研若只是學界的孤島,再精準的技術也可能淪為空中樓閣。因此他推動跨中心、跨國、跨界整合,在這其中,不僅整合技術,更同時整合文化與人才:「創新不能只靠技術,更要讓人願意參與、制度能夠支撐、文化可以承接。」

在蔡宏營院長的願景中,NIAR 是一座橫跨產官學研的橋,不只是將臺灣科技政策量能放大的賦能者,更是一個與世界對話、與時代交心的平台:

「每一次的跨國對話,我們都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優勢與對世界的貢獻;每一次的國際合作,我們都能讓所有的國際夥伴感受到,與臺灣共贏,是一件美好而永續的事。」

NIAR 院長蔡宏營指出,創新不應只是技術的突破,更要回應社會結構、文化語境與生態承載力。NIAR 所扮演的角色,是一座連結產官學研的橋梁,將前瞻科技導入市場與社會,推動真正能被吸納與實踐的系統工程,讓臺灣的科研實力與全球共創未來。(圖:CISL)

精選推薦:

從半導體與高效能運算變革,看見台歐之間的未來——專訪 Arculus Lab 院長楊光磊教授與 INESC TEC 副所長兼 Minho 先進電腦中心主任 Rui Carlos Oliveira 教授

前進 2024 倫敦科技週!「台積電研發六騎士」楊光磊教授:科技創新必須是全球範疇中的協作,一切從「失敗履歷」開啟外掛!

Tags: Agnieszka Iwasiewicz-WabnigArculus LabCISLEntopia Buildingi-Dream 創新科技計畫Jonathan CullenNIARNIAR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IAR 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Sam LaakkonenViola JardonWendy Niu光濟科技國家實驗研究院張文鎰張美瑜徐玉學捷克先進晶片設計研究中心擷發科技柴駿甫楊光磊臺英永續研發論壇英國劍橋大學永續領導力研究院英國標準協會蔡宏營許復鄭宗宜錢俊逸麥斯威爾中心鼎極科技
ShareShareTweet
Nelson Tseng 曾竣賢

Nelson Tseng 曾竣賢

Nelson Tseng, Director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Ic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global issue that everyon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personal stories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resonating with people. We welcome everyone to join us in our efforts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曾竣賢,《The Icons》的商務總監,永續發展是全球每個人都應關注的議題,透過個人故事更能喚起人們的共鳴。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行列,共同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推薦閱讀

由上至下、左至右為:白袍人生學院創辦人 張益豪醫師、中醫大新竹附醫執行長張宜真、醫學影像敘事者高愷蓮、越 功能醫學診所院長陳君琳;台灣牙醫行銷學院創辦人林建佑醫師、悅庭牙醫診所院長曹皓崴、好日子診所院長黃煜晏、《The Icons》執行長許復。

走出診間的那一步,白袍人生學院:打造屬於自己的敘事空間

by Gary
2025 年 7 月 15 日

...

Nike 前執行長 John Donahoe。 (圖:cclglobal )

全球「零碳」時代來臨,Nike 前執行長 John Donahoe:全面革新能源戰略,撼動永續未來的序幕!

by Connor Lo 羅珩曆
2025 年 7 月 14 日

...

謝煥麒 UKL 執行副總 (圖:農業部)

友善土地,永續時尚!UKL 執行副總謝煥麒:因為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源頭!

by Nelson Tseng 曾竣賢
2025 年 7 月 14 日

...

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會長林維洋。(圖:林維洋)

藝術不只是表演,而是穿越疆界的力量!世界台灣商會聯合總會青商會會長林維洋:讓音樂成為改變世界的語言

by Nelson Tseng 曾竣賢
2025 年 7 月 7 日

...

Varaha 執行長 Madhur Jain。(圖:Varaha)

Varaha 執行長 Madhur Jain:通過獎勵農民修覆土地,為地球播下改變的種子

by Leilla Ishimwe
2025 年 6 月 25 日

...

熱讀

李奧國際集團

李奧國際集團董事長暨創辦人王孝璿:百年企業的 DNA 必刻著對世界的共情

2024 年 5 月 16 日
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張文澤。(圖:張文澤)

稻盛和夫哲學文化協會創辦人張文澤:以哲學之道,鋪展心靈與永續共生的未來

2025 年 5 月 23 日
發動ESG,靠一張紙影響世界!台灣龍盟複合材料總經理梁仙和:使用石頭紙,點石成金

發動ESG,靠一張紙影響世界!台灣龍盟複合材料總經理梁仙和:使用石頭紙,點石成金

2022 年 12 月 16 日
李奧國際集團董事長王孝璿(圖:李奧國際集團)

進軍全球醫療版圖!李奧國際集團董事長暨創辦人王孝璿:以持續收購優質企業打造永續商業模式

2025 年 2 月 12 日
發愣吃執行長林聖連。(圖:發楞吃)

發愣吃執行長林聖連:以一碗麵撼動國際餐飲格局,開創新中式料理的永續投資奇蹟

2024 年 12 月 23 日
曼谷東南大學副校長 Dr. Pattarada Rungruang(左)、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魏名聰(中)、肯亞青年代表 Kimanzi Margaret Wanjiru(右)。(圖:2025 UN-SDGs Bootcamp & Forum)

30 國青年齊聚曼谷宣讀《曼谷青年永續宣言》!聯合國永續目標論壇發起人魏名聰:當世界需要重構,教育也該重新定義

2025 年 5 月 12 日

The Icons

  • 關於 《The Icons》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女性

主題分類

SDG 商業 傳承 學術 生活 ESG 國際 創新 文化 科技 領導力 健康 娛樂 最新 觀點

語言轉換

繁体中文

聯繫我們

Email: hello@theicons.net

   

© 2025 THE ICONS COLLECTIV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入或創建您的帳戶
或使用
登入中請稍後...
忘記密碼?
使用其他帳號登入
或使用
登入中請稍後...
我已經是會員? 登入
或使用
登入中請稍後...
請輸入您的會員帳號或電子郵件地址以繼續。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English 英文
  • SDG
  • ESG
  • 領導力
  • 商業
  • 國際
  • 健康
  • 傳承
  • 創新
  • 娛樂
  • 學術
  • 文化
  • 最新
  • 生活
  • 科技
  • 觀點
  • 關於《The Icons》
  • 登入

© 2025 THE ICONS COLLECTIV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