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cons 中文
  • SDG
  • ESG
  • 領導力
  • 商業
  • 國際
  • 健康
  • 傳承
  • 創新
  • 娛樂
  • 更多
    • 學術
    • 文化
    • 最新
    • 生活
    • 科技
    • 觀點
    • 關於 《The Icons》
  • English 英文
登入/註冊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The Icons 中文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ESG

超越邊界的藝術語言,藝術家黃思綺:讓創作成為尋找自我的旅程

Gary by Gary
2025.03.05
in ESG, SDG, 文化, 生活
藝術家黃思綺。(圖:黃思綺)

藝術家黃思綺。(圖:黃思綺)

藝術自人類誕生以來,便承載著記錄與表達的使命。從史前洞窟壁畫刻畫狩獵場景,到古埃及壁畫訴說神祇的故事,藝術不僅反映了人類對世界的理解,也展現了對信仰與生命的詮釋。隨著文明的演進,希臘雕塑講求理性與人體之美,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則透過油畫與壁畫,將人文思想與宗教信仰並置,創造出不朽的經典。而進入現代,藝術開始突破框架,印象派用色彩捕捉光影流動,超現實主義將夢境與現實交織,當代藝術則進一步解構傳統,以多媒體、數位技術甚至人工智慧,讓創作型態日趨多元。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藝術家始終試圖透過自身的語言,訴說屬於當下的故事,在時代的浪潮中留下獨特的印記。

You might also like

30 國青年齊聚曼谷共創永續宣言!聯合國資通辦顧問黃一展:青年不能只是倡議者,更要成為行動策展人

30 國青年齊聚曼谷宣讀《曼谷青年永續宣言》!聯合國永續目標論壇發起人魏名聰:當世界需要重構,教育也該重新定義

De Pure 創辦人陳沛緹與陳韻如的溫柔革命:當女性開始與自己「私密」對話,世界因此改變

在這樣的潮流之中,黃思綺開拓了一條融合童話與哲思的藝術道路。她的作品不僅充滿夢幻色彩,更承載著內在探索的深意,將個人的生命體驗轉化為藝術語言,構築了一個溫柔卻充滿思索的宇宙。她擅長在創作中結合夢境與現實,以細膩而溫暖的筆觸勾勒內心世界,讓觀者在她的畫作與角色之間,看見自我投射。透過「月見兔」與「菩提寶寶」這兩個核心角色,她描繪了對真實自我的追尋與內心平靜的渴望。月見兔來自月球,在旅途中尋找自己的影子,象徵著個體對自我身份的探索;而菩提寶寶則承載著靜心與安定的精神價值,在浮動不安的世界中,提供一處可以停泊的心靈角落。這些角色不僅是藝術形象的呈現,更是她生命歷程的映射,每一筆、每一色,都是她與內心的對話。

在接受《The Icons》的專訪時,黃思綺坦言,藝術對她而言,不僅僅是創作的過程,更是一場關於自我尋找的旅程。她認為,每一幅畫、每一個角色,都是她心靈世界的一部分,透過這些創作,她得以理解生命的流動,也希望觀者能在其中找到共鳴與安慰。這段話不僅揭示了她的創作哲學,更為她的藝術故事定下了基調——這是一場關於藝術、教育與內在世界的探索旅程,也是一個關於尋找自我、理解生命、並分享平靜與療癒的故事。透過她的作品,我們不僅能看到視覺的美感,更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精神對話,在畫布與角色之間,聆聽生命本質的溫柔低語:

「我們都在尋找某種意義,而藝術,就是我的方式。我希望透過創作,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靈魂深處的回音。」

從電影夢想到藝術創作:黃思綺的初心

「我是從故事開始的。」黃思綺回憶起自己最初對藝術的熱愛時,語氣中帶著堅定與溫柔。她的創作之路並非一開始就選擇了純藝術,而是從影像與敘事的世界起步,逐步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自幼,她便對繪畫、故事與影像充滿熱情,但在求學過程中,她選擇了一條更貼近敘事藝術的道路。畢業於政大廣電系後,她前往美國舊金山藝術大學進修多媒體與電影,深入探索影像如何承載故事與情感,並學習如何透過畫面傳遞敘事的力量。在學習與創作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對電影的著迷,不僅來自影像本身,更來自影像背後的故事結構與情感共鳴。然而,電影創作的工業模式與團隊合作雖然充滿挑戰與刺激,卻也讓她逐漸意識到,自己真正渴望的,是一種能夠全然掌控、自由發揮內在世界的創作方式。

「電影和故事讓我著迷,而繪畫給了我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黃思綺如此形容自己的轉變。電影需要劇本、團隊、攝影與後製,而繪畫則是純粹而直覺的表達。於是,她決定回歸內在,開始投入純藝術的創作,並選擇油畫作為自己的媒介。

在這條藝術探索的道路上,她創造了兩個標誌性的角色——「月見兔」與「菩提寶寶」。這兩個角色不僅是她藝術的象徵,更是她對內在世界的映射。月見兔來自月球,在地球旅行,尋找與自己相似的影子,象徵自我探索的旅程;而菩提寶寶則是疫情期間誕生的角色,承載著靜心、療癒與內觀的意義,彷彿在紛擾的世界中尋找一處靜謐的庇護所。這些角色不僅是她畫布上的形象,更是她內心世界的具象化投射,透過這些創作,她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思索轉化為藝術,邀請觀者一同踏上這場探索之旅。

黃思綺以純粹的筆觸勾勒內心世界,她的作品融合夢幻與哲思,帶領觀者進入一場靜謐而深刻的心靈旅程。她的標誌性角色「菩提寶寶」,象徵著內在平靜與療癒,在浮動不安的世界中提供一處心靈的庇護所。(圖:黃思綺)

月見兔與菩提寶寶:故事與內心的對話

創作不僅是一種表達,更是一場內在的探索,而黃思綺的作品,正是在這場探索中誕生的生命符號。她筆下的角色,不只是畫布上的形象,更承載著她對人生、夢境與心靈成長的思索。

「月見兔」誕生於她對自我探索的熱忱——這是一隻來自月球、孤獨卻勇敢的兔子,它在某一天發現地球上有個與自己相似的影子,於是踏上旅程,試圖尋找那個未知的「自己」。這不僅是一個童話故事,更象徵著人生旅途中的自我尋覓。我們在現實中摸索、旅行、經歷種種相遇與分離,試圖拼湊出「我是誰」的答案,而月見兔的故事,正是這場追尋的視覺化呈現。

與月見兔相比,「菩提寶寶」則是一種內在的安定與智慧。這個角色誕生於疫情期間,當世界陷入停滯,人們無法自由移動,黃思綺的創作也從外在探索轉向內心的沉澱。菩提寶寶以菩提葉為靈感,形象純樸寧靜,彷彿是內在世界的守護者,提醒著我們,真正的安定不在外界,而在內心深處。「菩提寶寶是我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反思與內觀。」黃思綺如此形容這個角色的誕生。

她的靈感來源多樣,旅行帶來文化與視角的啟發,夢境讓潛意識浮現於畫布,電影則塑造了她的敘事感與角色塑造方式。她尤其受到電影《雙面維洛妮卡》的影響——這部電影探討雙生與命運的交錯,這樣的概念也深植於她的創作之中。我們是否都有另一個自己?我們所尋找的,是否其實一直存在於內心深處?這些問題,在她的作品中以童話與夢幻交織的方式展現,讓觀者在純真的筆觸中感受到深層的哲思。

無論是月見兔的漂泊,還是菩提寶寶的安住,這兩個角色都是黃思綺自身生命歷程的映射,也是一場關於探索與自我和解的對話。在她的筆下,這些角色不只是藝術形象,而是帶領觀者進入心靈世界的嚮導,讓每個人都能在故事與畫面之中,看見自己的一部分。

左圖中的「月見兔」來自月球,踏上旅程尋找自己的影子,象徵著人生的自我追尋與成長歷程;右圖則描繪「菩提寶寶」坐落於雲端,靜觀萬物,展現內在平靜與療癒的力量。這兩個角色不僅是畫面中的主角,更是黃思綺對心靈探索的映射,透過童話般的筆觸,引領觀者進入她的藝術世界,在流動的色彩與故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內在對話。(圖:黃思綺)

藝術與商品化的微妙平衡

在現代社會,藝術與商業的界線逐漸模糊,許多藝術作品從畫廊走向市場,變成品牌、IP,甚至是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然而,當藝術進入商品化的軌道,如何在市場需求與創作自由之間取得平衡,成為每位藝術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黃思綺坦言,這種平衡一直是她創作旅程中的關鍵抉擇之一。早期的「月見兔」因其可愛且富有故事性的形象,自然而然地發展成文創商品,廣受市場喜愛。從商品授權到品牌合作,月見兔曾被印製在各種產品上,成為觀者能夠「擁有」的藝術符號。然而,當藝術進入商品市場,創作的純粹性也面臨挑戰——當市場開始對角色風格、設計方向有所期待,創作者是否還能完全忠於自己的藝術理念?

「藝術需要有故事,而商品更多是功能性展現,這兩者不能互相妥協。」黃思綺如此形容這段經歷。她意識到,當作品進入商業領域,它的價值不再僅僅來自創作者的個人表達,而是被市場機制重新定義。商品化能讓作品觸及更廣泛的群眾,但也可能讓藝術創作淪為迎合市場的工具。因此,她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藝術道路,決定將純藝術與商品化分開處理。

目前,她將重心轉移到「菩提寶寶」的純藝術創作,希望讓這個角色保持創作上的獨立性,而非走向商業授權的路線。相較於月見兔的故事性與角色延伸,菩提寶寶更多的是一種精神象徵,承載著內觀與靜心的哲學概念。她計劃將菩提寶寶的形象延伸至油畫、雕塑等不同媒介,讓它不僅僅停留於畫布,而是成為一種能夠觸動內心的藝術語言。

這不只是市場策略的調整,更是她個人對藝術價值的選擇——在商業與純藝術的拉扯之間,她選擇了更貼近內心的道路。

黃思綺的創作橫跨純藝術與商品設計,從畫布上的「月見兔」到展覽空間中的藝術裝置,她不斷思考藝術與市場的關係。在這場展覽中,她展現了藝術作品的敘事力,同時提醒觀者,藝術不僅是視覺享受,更是內在世界的映射。(圖:黃思綺)

SDG 與藝術的結合:從教育到平權的實踐

藝術不僅是美的展現,更是一種賦權的方式,一種促進社會對話、心理療癒與自我實現的媒介。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框架下,黃思綺透過藝術創作與教學,將這些理念付諸實踐,使藝術不再只是視覺表達,而是改變與啟發個體的力量。

在教育領域,她積極推動優質教育(SDG 4),希望透過藝術幫助學生發掘自身潛能,特別是運用「人類圖」作為創作導引工具。人類圖是一種結合占星學、易經、脈輪與量子力學的自我探索系統,能幫助個體理解自身的天賦與內在能量。她將此方法融入課程,引導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使他們不僅學習技法,更能在藝術中尋找屬於自己的故事與表達方式。

在性別平權(SDG 5) 方面,她特別為女性設計了專屬藝術課程,讓更多女性透過創作找到自我價值。在當代社會,女性雖然在各領域逐漸獲得更多話語權,但依然受到傳統價值觀與結構性限制的影響,無論是在職場、家庭或是個人發展上,仍面臨諸多挑戰。黃思綺的課程不只是教授藝術技巧,更是一種自我探索與賦權的過程,讓女性在創作中找到內在力量,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感。

「藝術創作不只是技法的展現,更是一種賦權的過程,尤其對女性而言,這是一個找回自我價值的機會。」黃思綺如此形容她的教育理念。

除了教育與性別議題,她的作品也深刻關注心靈健康(SDG 3),透過創作傳遞內在平靜與療癒的能量。在當代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環境中,人們經常被焦慮、不安與自我懷疑困擾,而她希望透過藝術,為這個世界注入更多關於心理健康的關懷與對話。她的「菩提寶寶」便是這樣的象徵,它不僅代表靜心與安定,也是一種提醒——我們應該停下腳步,傾聽內在,讓心靈找到真正的歸屬。

黃思綺的藝術創作與教學,不只是個人的表達,而是一場關於賦權與療癒的實踐。透過 SDG 目標的落實,她讓藝術成為一種改變社會的力量,傳遞自我探索與平靜的價值,並為現代社會帶來更多希望與可能性。

黃思綺的創作不僅關注視覺美學,更透過藝術實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她致力於推動優質教育(SDG 4),幫助學生發掘自身創作潛能;倡導性別平權(SDG 5),鼓勵女性透過藝術表達自我價值;並關懷心理健康(SDG 3)。在她的藝術世界中,創作不只是表達,更是一種對社會與個體的深刻關懷。(圖:The Icons)

從內心淨土到國際舞台

藝術的本質不僅是創作,更是情感與思想的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橋樑。在這條藝術旅途中,黃思綺的創作始終圍繞著「內在探索」與「心靈安放」,她的筆觸輕柔卻富有力量,帶領觀者進入一個既夢幻又深邃的世界。未來,她將持續以「菩提寶寶」為創作核心,透過個展、跨媒介創作與國際交流,讓這個充滿靈性與哲思的角色,成為更多人心靈中的療癒符號。

2025 年,她將舉辦全新個展《樂園》,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座通往心靈深處的祕境。展覽時間自 3 月 5 日至 3 月 29 日,地點位於台北 M 藝廊,黃思綺將透過「菩提寶寶」與各種象徵生命狀態的角色,構築出一個寧靜而富有詩意的天地。她希望透過這些作品,為每位觀者提供一個安放心靈的角落,讓藝術成為一種無聲的對話,一種溫柔卻深刻的陪伴。此外,她也將在 3 月 16 日舉辦座談會,與陶文岳教授一同探討創作背後的故事與理念,讓觀者能更深入理解她的藝術世界。

然而,黃思綺的視野並不僅限於台灣,她也積極規劃將作品推向國際,尤其是歐洲市場。她希望讓「菩提寶寶」這一象徵東方哲思與內在平靜的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成為跨文化的精神橋樑。在當代藝術潮流不斷變遷的時代,她選擇回歸純粹,以最真誠的方式傳遞「寧靜、溫暖、療癒」的理念,讓觀者在作品中找到共鳴與慰藉:

「藝術是無國界的,我希望我的作品不只是畫在畫布上的形象,而是能真正觸動人心,成為連結內在與世界的橋樑。」

《樂園》象徵黃思綺內心的淨土,一個純粹與寧靜的精神棲息地。她透過油畫捕捉光影流動、膠彩呈現細膩層次、陶塑創造立體生命,構築出菩提寶寶與動物朋友們的世界,映射人們內在的情感與思索。每件作品都是一場心靈對話,引領觀者走入專屬於自己的樂園,在藝術中尋得片刻安歇。(圖:黃思綺)

精選推薦:

倫敦 Burgh House 身心障礙藝術家公益特展溫暖開幕,策展人袁嘉福:他們可能一輩子只能畫一幅畫!

現流藝術的永續精神——「亞洲黑手藝術教母」李赫本:以《海皇后》撼動全球社會影響力

Tags: esgSDGs月見兔菩提寶寶黃思綺
ShareShareTweet
Gary

Gary

我用創新點燃品牌之火,用策略引導市場之舟,十年磨一劍,專為打造不朽傳說。

推薦閱讀

聯合國資通辦顧問黃一展。(圖:2025 UN-SDGs Bootcamp & Forum)

30 國青年齊聚曼谷共創永續宣言!聯合國資通辦顧問黃一展:青年不能只是倡議者,更要成為行動策展人

by Kawin Lee
2025 年 5 月 14 日

...

曼谷東南大學副校長 Dr. Pattarada Rungruang(左)、中華少年成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魏名聰(中)、肯亞青年代表 Kimanzi Margaret Wanjiru(右)。(圖:2025 UN-SDGs Bootcamp & Forum)

30 國青年齊聚曼谷宣讀《曼谷青年永續宣言》!聯合國永續目標論壇發起人魏名聰:當世界需要重構,教育也該重新定義

by Alicia Tan
2025 年 5 月 12 日

...

De Pure 創辦人陳沛緹。(圖:De Pure)

De Pure 創辦人陳沛緹與陳韻如的溫柔革命:當女性開始與自己「私密」對話,世界因此改變

by Ricky Wang 王瑞琪
2025 年 5 月 5 日

...

衣的藝術執行長 Ellen Wei。(圖:衣的藝術)

衣的藝術執行長 Ellen Wei:打造台灣紡織業 ESG 典範——讓團體制服兼具美感、舒適與永續

by James Lin 林麟杰
2025 年 4 月 25 日

...

精神科醫師徐淑婷與花漾量子文化創辦人黃韶琴。(圖:黃韶琴)

藝術醫療的社會實踐與永續啟蒙——花漾量子文化創辦人黃韶琴與精神科醫師徐淑婷以對話串聯創作與臨床的療癒可能

by Gary
2025 年 4 月 19 日

...

Next Post
蓋婭智壤科技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林盈。(蓋婭智壤科技)

從個人健康到農業革命——蓋婭智壤科技共同創辦人暨營運長林盈:用科技為土地注入生命力,打造永續農業新未來

熱讀

在台灣被譽為「台積研發六騎士」之一的楊光磊教授 (圖:Semi Impact Forum 2024)

前進 2024 倫敦科技週!「台積電研發六騎士」楊光磊教授:科技創新必須是全球範疇中的協作,一切從「失敗履歷」開啟外掛!

2024 年 7 月 16 日
李奧國際集團

李奧國際集團董事長暨創辦人王孝璿:百年企業的 DNA 必刻著對世界的共情

2024 年 5 月 16 日
謝煥麒 UKL 執行副總 (圖:UKL)

友善土地,永續時尚!UKL 執行副總謝煥麒:因為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源頭!

2024 年 6 月 21 日
李奧國際集團董事長王孝璿(圖:李奧國際集團)

進軍全球醫療版圖!李奧國際集團董事長暨創辦人王孝璿:以持續收購優質企業打造永續商業模式

2025 年 2 月 12 日
深耕寶島台灣、敲響百國訂單!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的永續密碼在哪裡?

深耕寶島台灣、敲響百國訂單!普萊德科技董事長陳清港的永續密碼在哪裡?

2023 年 7 月 28 日
藝術家湯雅琁。(圖:湯雅琁)

跨越文化與時代,藝術家湯雅琁:當作品能引發共鳴,藝術才真正擁有生命力

2025 年 3 月 31 日

The Icons

  • 關於 《The Icons》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主題分類

SDG 商業 傳承 學術 生活 ESG 國際 創新 文化 科技 領導力 健康 娛樂 最新 觀點

語言轉換

繁体中文

聯繫我們

Email: hello@theicons.net

© 2025 THE ICONS COLLECTIV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登入或創建您的帳戶
或使用
登入中請稍後...
忘記密碼?
使用其他帳號登入
或使用
登入中請稍後...
我已經是會員? 登入
或使用
登入中請稍後...
請輸入您的會員帳號或電子郵件地址以繼續。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English 英文
  • SDG
  • ESG
  • 領導力
  • 商業
  • 國際
  • 健康
  • 傳承
  • 創新
  • 娛樂
  • 學術
  • 文化
  • 最新
  • 生活
  • 科技
  • 觀點
  • 關於《The Icons》
  • 登入

© 2025 THE ICONS COLLECTIV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re you sure want to unlock this post?
Unlock left : 0
Are you sure want to cancel subscrip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