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的 LGBTQ+ 社群承受了極大的社會壓力,他們的生活往往被迫隱匿在陰影之中。在許多國家,同性戀被視為違法行為,甚至被歸類為精神疾病。這些法律與社會的雙重壓迫使 LGBTQ+ 人士不僅無法公開自己的身份,還需面對來自家庭、職場和社會的嚴重歧視。然而,1969 年的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改變了一切,成為 LGBTQ+ 平權運動的起點。紐約市的一家同志酒吧內,面對警方的暴力執法,一群勇敢的 LGBTQ+ 個體選擇了反抗,這場暴動迅速點燃了全球對性別平等的關注。
石牆暴動之後,LGBTQ+ 群體開始組織起來,爭取自己的權利,並讓世界看到對平等和尊重的渴望。然而,即使進入 21 世紀,LGBTQ+ 的形象在主流媒體中依然處於邊緣地位。不少媒體對這一群體採用刻板印象式的描繪,或將他們的故事簡化為負面或悲情敘事,使得 LGBTQ+ 的真實聲音和豐富面貌難以被外界理解。這樣的媒體環境進一步加劇了社會對 LGBTQ+ 群體的偏見,讓他們在公共領域中依然缺乏話語權。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Benjamin Cohen 敏銳地察覺到,媒體不僅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工具,更是一個能夠促進社會平等與包容的有力橋樑。他深信,如果主流媒體無法給予 LGBTQ+ 社群公平的敘事機會,那麼就需要有一個屬於他們的平台來填補這個缺口。於是,在 2005 年,年僅 23 歲的 Cohen 決定創辦 PinkNews,一個專門為 LGBTQ+ 社群服務的新聞平台。他希望透過這個平台,不僅為 LGBTQ+ 群體發聲,也能向全世界展示這個群體的真實故事和內心世界:
「當時我看著媒體中的 LGBTQ+ 報導,總覺得這不是我們的真實樣貌,如果我們不自己講自己的故事,那麼這個世界就永遠不會真正了解我們。」
重塑 LGBTQ+ 媒體敘事的使命
PinkNews 的誕生並非偶然。Benjamin Cohen 深刻體會到,LGBTQ+ 社群需要一個不僅僅屬於他們的新聞平台,更是一個能夠讓聲音被真實聽見的公共空間。在創立初期,他的團隊以有限的資源和無限的熱情,逐步建立起這個針對性強、內容深入的媒體平台。與主流媒體不同,PinkNews 堅持報導與 LGBTQ+ 群體密切相關的議題,從法律變革到文化活動,從婚姻平權的勝利到反歧視的艱難戰鬥,每一篇報導都體現出平權的價值:
「媒體應該是促進平等的工具,而不是製造偏見的武器,我創立 PinkNews 是希望給 LGBTQ+ 群體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舞台,讓他們的故事不再被忽略。」
這種使命驅動的媒體模式迅速吸引了國際關注,PinkNews 從一家小型新聞網站,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 LGBTQ+ 新聞媒體。它不僅是報導平台,更是促進社群內部對話、教育大眾的工具,並成為激勵社會行動的重要力量。
讓多元平權融入日常
Cohen 的成功不僅來自於新聞內容的選擇,更源於他對數位媒體趨勢的敏銳洞察。在社交媒體改變全球資訊傳播方式的背景下,他迅速將 PinkNews 帶入這場變革中。從 Facebook 到 Instagram,再到短視頻平台 TikTok,PinkNews 積極運用這些工具將 LGBTQ+ 的故事傳遞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這種做法不僅擴大了影響力,也讓更多年輕世代接觸到 LGBTQ+ 議題。例如,PinkNews 的社交媒體內容涵蓋了簡潔的時事分析、深入的故事分享,以及讓觀眾能迅速參與行動的倡導活動。透過科技,Cohen 不僅建立了一個媒體帝國,也促進了跨文化交流,讓不同國家的人們開始理解並支持 LGBTQ+ 群體。
個人與事業的交織:來自內心的力量
Benjamin Cohen 的事業並非僅僅是一次商業創舉,而是一段深刻的個人旅程。他的身份與經歷,與他所創辦的 PinkNews 緊密相連,讓這份媒體平台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場源自內心的使命。他公開自己作為同性戀者的身份,在一個仍然充滿歧視與偏見的世界中,他選擇了直面挑戰,甚至將這些挑戰轉化為為社群發聲的力量。
Cohen 曾多次談及自己早期在職場上遭受的歧視。他回憶起那些時刻,因為性傾向而被排擠、低估,甚至失去發展機會,「那種感覺像是被困在一個無形的牢籠裡,你的價值被否定,你的聲音被壓制。」這些經歷並沒有擊垮他,反而讓他更加堅定。他意識到,無數與他一樣的 LGBTQ+ 個體也在經歷類似的困境,而他有能力改變這種現狀。
這種個人經歷賦予了 Cohen 非凡的同理心和敏銳度,使他能夠深刻理解 LGBTQ+ 社群的需求和挑戰。他的報導與倡議不僅直擊問題核心,更能打動人心,引發共鳴。正因如此,他並不僅僅是一位媒體創辦人,更成為 LGBTQ+ 社群的代言人和象徵人物。他不斷以自己的故事鼓勵他人,向世人展示,即使身處逆境,仍然可以找到力量去實現屬於自己的成功。
持續推動社會變革:更深層次的目標
儘管 PinkNews 已經成為全球 LGBTQ+ 社群的重要媒體平台,其影響力遍及數百萬人,但對 Benjamin Cohen 而言,這僅僅是開始。他深知,法律保護或媒體報導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改變深層的社會結構和根深蒂固的觀念,平權的實現仍然遙不可及。因此,他不僅專注於為 LGBTQ+ 社群發聲,更將目光投向了更廣泛的社會議題,試圖通過跨領域的合作和行動,解決系統性的不平等。
Cohen 尤其關注交叉性議題,強調 LGBTQ+ 個體在性別身份之外,還受到種族、經濟階層和文化背景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跨性別的有色人種女性常常處於多重邊緣化的處境中,面臨著更加複雜和極端的歧視:
「我們不能僅僅談論 LGBTQ+ 權益,如果我們不去考慮這些交叉的身份,那麼我們的平權努力就永遠是不完整的。」
除了報導與倡議,Cohen 還積極參與政策對話,試圖影響政府和企業對 LGBTQ+ 權益的支持。他與國際組織合作,推動更全面的反歧視法案,並為反仇恨言論的立法提供建議。同時,他將教育視為改變社會的根本手段,致力於推動學校納入多元性別與性向的教育內容,讓下一代從小就學會尊重與包容。
「教育是改變的關鍵,如果我們的孩子能夠在一個包容的環境中長大,那麼未來的世界將不再需要這麼多的抗爭。」通過持續的努力,能夠為 LGBTQ+ 社群創造一個更平等的未來,並同時促進全社會對多樣性的接納和理解。
未來的象徵:媒體、科技與平等的融合
Benjamin Cohen 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時代偶像」的縮影。他成功將媒體與科技結合,開創了一條全新的平權道路,證明了科技不僅僅是商業工具,更可以成為促進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他的努力讓 PinkNews 成為一個全球性的 LGBTQ+ 平台,但他的影響力遠不止於此。Cohen 借助媒體,打破了地理、文化和語言的障礙,讓來自不同背景的聲音能夠被聽見,讓更多人重新思考媒體應在推動社會變革中扮演的角色。
Cohen 的願景不僅限於為 LGBTQ+ 社群創造話語權。他希望 PinkNews 能繼續拓展,進入更多語言和文化背景,成為全球 LGBTQ+ 社群的共同平台,同時也成為教育和激勵社會的媒體典範,「我們不僅要報導這個世界的現狀,還要啟發人們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他相信當更多人理解多樣性與包容性的價值,當更多媒體投入推動平等的行列,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公平。
展望未來,Cohen 特別關注新興科技在平權運動中的應用,他認為人工智慧和數據分析可以幫助更有效地揭露系統性的不平等,同時社交媒體和數字平台也可以讓邊緣化群體的聲音被放大。他的願景,是一個真正全球化的 PinkNews,一個能夠超越文化與語言的媒體,成為 LGBTQ+ 群體和支持者們的精神家園。
然而,Cohen 也清楚,平權之路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的。除了技術進步,他呼籲全社會共同努力,從教育、政策到文化層面,全面推動對多樣性的接納。他強調,任何人都不應該孤軍奮戰,媒體、政府、企業和個人都應攜手合作,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每一則報導,每一場對話,每一個聲音,都是推動平等的重要部分,創立 PinkNews 是因為我相信當所有人都擁有被聽見的權利時,這個世界才會真正公平與正義。」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