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姆雷馬(Elizabeth Maruma Mrema),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副執行主任及《生物多樣性公約》前執行秘書,強調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隨著《昆明 – 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在 COP15 會議上獲得通過,全球對自然價值的認識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Mrema 指出:「如今,全球經濟價值中約有 50% 依賴於自然資源,這一事實已在企業界引發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廣泛重視。」
她解釋道,這一增長的認識源自對生態系統健康及其對經濟穩定的重要性理解的深化。她說明,自然損失、氣候變遷和污染是同一場行星危機的三個層面。當前全球各地的乾旱、水資源短缺、漁業資源下降以及森林、泥炭地和珊瑚礁的消失,都在驅動氣候變遷,並因氣候變遷而加劇。保護自然資源不僅是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是確保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行動的代價與價值
面對愈加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如乾旱、洪水和熱浪,Mrema 警告說,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將導致更加嚴重的社會和經濟後果。她指出,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密切交織,這種交織效應會帶來如食品價格上漲、資源競爭加劇、社會動盪等挑戰。她強調:「健康的生態系統是我們經濟穩定的基石。投資於自然保護不僅能提升社會韌性,還將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這種投資不僅是避免危機,更是創造一個有韌性的經濟體系,減少對氣候變遷的依賴並增強適應能力。
在她看來,保護生態系統可以帶來實際的經濟回報,不僅有助於穩定經濟,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使人類可以享有穩定的糧食供應、穩固的水資源和肥沃的土壤,而這些對氣候、經濟和人類福祉都有著直接的正向影響。
融入淨零策略的挑戰與未來
Mrema 強調,要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納入淨零排放目標,政府和企業需重新審視現行財務政策,確保資金流向支持生態修復和自然保護的項目。她指出,生物多樣性不應僅僅是環境部門的議題,應成為整個政策和經濟體系的共同責任,「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應只是環境部門的專屬責任,而應該成為各級政府和商業領袖的優先事項。」她指出,財政部門的參與能夠大幅提升生物多樣性議題在政策層面的地位,從而帶動更多資金流向生態保護和修復,推動綠色經濟的實現。
此外,她還強調,需要推動企業將自然保護納入其財務決策流程中。隨著《自然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NFD)等框架的建立,企業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自然損失對其經營的潛在威脅,從而更有效地納入風險評估和決策過程。透過這些改變,Mrema 希望看到財務和政策的結構性變革,使企業和政府在推動自然保護的同時,也能實現其淨零排放目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