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企業來說,永續之路艱難重重,可能佈滿各種荊棘般的挑戰,也可能伸手不見五指、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是一步。這些課題包括轉向使用可再生能源或實施環保技術可能需要初期投資,尋找新的供應商以減少對非永續資源的依賴,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資源來遵守新的法規,以及企業改變其文化和價值觀時也可能遇到內部阻力等。能在充滿挑戰的永續賽道上走得恆穩已經很困難了,如果還能夠翩翩起舞,甚至引領其他企業一起在永續旅程中展現美麗與時尚,就更為不易。
1988 年成立至今已超過 36 年 UKL 優織隆企業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企業創辦人蔡惠新 Judy Tsai 女士,秉持台灣企業的優勢:誠信,專業與創新的優勢帶領企業穩定成長茁壯,讓優織隆企業一直都是歐美國際品牌的指定供應商,提供海內外客戶高品質的毛衣與針織服飾,而在執行副總謝煥麒 Gary Hsieh 接班後,更以豐富的創新能量,成為了國際近年永續時尚發展領域的矚目焦點:
「我始終認為,只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在這場永續旅程中,前方的道路自然會伸展向前、綿延不絕,而沿途的風景如何,決定在我!」謝煥麒引領團隊,接連榮獲 2022 年度新加坡星展銀行基金會獎勵金計畫中小企業得主,以及在 2023 年度台灣金點設計獎拿下兩個獎項。近來更憑藉著旗下品牌 PALF,被選入台灣的好事交易所與商業周刊共同企畫的華人首本永續發展指南,「THE GREEN BOOK 台灣永續行動與解方指南」的永續解方項目中的亮點企業,還在德國 2024 年 iF 設計獎中獲得兩項設計大獎,成為環保綠時尚的國際領頭羊。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做到的是,透過我們的技術與設計,可以重新定義循環再生的生質材料的新價值,這是我的願景,更是使命。許多不同領域的朋友,包括海內外媒體都問過我,引領永續時尚有什麼秘訣?其實,就是這樣一句話。」謝煥麒在接受《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採訪時堅定地說:
「永續時尚這條路雖然充滿挑戰,但依然可以充滿信心地大步前進,而且要邀請更多有心夥伴一起並肩同行,相信選擇做對環境與人類有幫助的事業持續前行,會吸引更多的夥伴加入永續這條路,『相信才會看見!』」
謝煥麒:永續應該大膽實踐、穿在身上!
畢業於電機研究所的謝煥麒回到家族企業 UKL 接班後,起初憑藉著學科的專業,主要負責公司系統化的導入,而隨著對於公司事務越來越熟悉,謝煥麒開始思考如何管理公司並想更了解拓展業務的細節。
謝煥麒指出,自從中國的紡織業於 2003 年出口配額限制解除後,包括資源的重新整合以及人力成本的改變,都讓全世界的紡織業開始思考如何轉型,而他也在這樣的艱難時刻開始負責公司的業務開發部。
「我發現,公司必須從過去單純做 OEM 接單生產的商業模式跳脫出來,轉型為 ODM,讓我們的客戶在市場上展現更大的設計力,甚至品牌力。而在此時,我也開始要求業務們必須主動出擊,不但要學習觀察市場需求變化,也不能忽略產品開發。」
這樣的轉變當然為公司轉型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但相對地也漸漸為公司培育了新的競爭力,包括為未來引領永續時尚儲備了豐沛的量能:
「我的團隊不斷創新、專注於為客戶創造價值,並有效解決客戶的問題。而當永續意識開始在各國同步發芽的同時,我經常問自己,我們要如何重新定義產品價值,甚至放大、創造更多可能性?」謝煥麒說,當他有一天突然想通,只要自己做一個決定,一般人難以想到的鳳梨葉纖維、牡蠣紗、廢棄漁網、寶特瓶回收紗,也能製成時尚又舒適的服飾時,他就看見了 UKL 迭代出的市場新定位:
「持續推出一款又一款永續時尚、全循環的紡織產品,就是我要做的事。永續不該放在心裡,或是紙上談兵,永續應該大膽實踐、穿在身上!還不止如此,我還要讓大家穿得時尚,不只在永續議題上,還包括在美感上,都要走在時代最前面。」
以在地材料循環再利用,奔向永續時尚之路
憑著對於國際市場的敏感度,包括全球客戶因應零碳議題的永續轉型,謝煥麒漸漸發現,自己心中已經有一面大旗想要高高舉起:「早期如果聊到永續時尚,絕大部分的回收再利用都是以塑膠類產品為主,但隨著各國越來越多企業加入這個隊伍,範疇就迅速擴大,連可口可樂也宣布要在 2030 年前要實現所有的產品將會是從回收自身的瓶器再製的產品。而我,也決定投入更多資源創造在地材料的循環利用,而不僅僅是回收已有的材料。」
首先,UKL團隊推出第一個自有品牌 EVOPURE+,引領永續時尚風潮,從 2022 年起,連續兩年與中華職棒球隊合作,從一開始推出讓球迷爭相珍藏的紅白撞色應援機能外套,2023 年世界地球日更聯名推出「全循環T恤」,成為台灣第一件使用全循環布料製成的環保綠能寬版 T 恤,設計俐落時尚,強打吸濕排汗:
「在這背後,是我們同仁們廢衣回收及寶特瓶回收紗的用心,就連印花也是搭配可降解塗料科技,洗標是回收寶特瓶製作,吊卡用的是回收紙漿,包裝袋同樣訴求可生物分解。大家能想到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我們對於珍愛地球環境的堅持。」
有了 EVOPURE+成功踏出第一步後,謝煥麒接著發現,鳳梨是臺灣產量、產值最大的水果,每年會產生將近 80 萬公噸廢棄鳳梨葉,而台灣鳳梨葉纖維品質,比東南亞鳳梨葉纖維還細緻一倍以上,在他心中,這就是台灣可以落實循環經濟的優勢。於是,UKL 推出了鳳梨葉纖維品牌 PALF(Pineapple Leaves Fiber),以先進的鳳梨葉取纖技術與獨家紗線製作專長,生產植物性環保纖維,不僅天然環保、可生物降解,還具備手觸極佳、透氣性好,以及吸濕、抗皺,又耐用強韌,「我們家鳳梨葉纖維還能與天然或合成纖維混紡,可以製成具厚實質感的植物皮革,當你穿上 PALF 的同時,你也在為減少大量農業廢棄物盡一份心力!」
經 2024 年 2 月 ISO14067 查證, 一公斤的 PALF 碳足跡是 0.784 CO2e,約亞麻的 1/10、棉花的 1/4。而鳳梨葉易取得、易栽培、生長週期短和運輸便利等優勢,生產過程用水量也比較棉花纖維低了 97%,「誰說環保與美觀不能兼得?除了流行衣著,我們也陸續推出時尚配件和家飾產品,讓世界看到台灣品牌,在推動全球永續生態系的用力與用心。」
謝煥麒說,他對邁開永續時尚這條路的初心,最初源自於自己一系列的洞察。而意識到母集團 UKL 積累厚實產業經驗與資源,以及對於市場的掌握度後,他發現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發揮相較其他公司更大的影響力:
「我在申請國際 B 型企業認證過程中,就更加認識商業影響力的本質。一路走到今天,我絕對相信,企業可以在實現獲利的同時,為環境、社會和地球做出貢獻。而在這當中有一個最大關鍵,就是你願不願意把自己當作源頭?一切就由你開始行動!」
從鳳梨葉纖維國家隊,到鳳梨葉纖維世界隊
前面提到,台灣鳳梨葉每年產生約 80 萬公噸廢棄物,在過去,超過 60% 是直接燃燒處理,既造成空氣汙染也需額外清潔成本,若就地掩埋則需要 3 至 6 個月才能使用土地,且每年全球紡織更是造成 9200 萬噸之紡織廢棄物。而廢棄物回收也有不少業者開始投入,但一直成效不張,謝煥麒指出其中的問題:
「這些廠商從生產到銷售,乃至於在供應鏈中的合作,並沒有一個系統化的商業規劃。目前永續經營在台灣還算是很新的領域,因此領域跨領域的合作就是必須的。而回到我所一直提到的『源頭由我』的概念,UKL 的使命,就是在海內外整合既有資源,包括建立一套商業制度、與公部門及供應鏈合作,以及打造全球生態圈。」
除了針對生物材料開始研究與開發鳳梨葉纖維相關技術之外,謝煥麒的團隊還與學術界合作,如工研院、日本慶應大學等,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並建立國際性的合作網。在台灣,則與農業部與環境部合作,共同建立相關制度,不僅設計一套包含產、官、學、研的模組化發展計畫,也建立「台灣鳳梨葉纖維產銷合作聯盟」來整合現有台灣所有的資源。
此外,謝煥麒還整合現有在印尼、越南、中國、柬埔寨的供應鏈資源,並與外貿協會合作,尋求更多志同道合的國際夥伴,通過媒體宣傳和展覽等方式向外界展示 UKL 的成果,並與來自泰國,菲律賓,越南,印尼,孟加拉、非洲、日本等來自世界各國的農場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
「在我過往負責業務開發部門時,因為在了解市場的趨勢及客戶需求上狠下功夫,能做出符合市場期待的作品,並透過一場又一場的簡報,說服這麼多不管是政府或是民間單位成為我們的夥伴,成立現在的鳳梨葉纖維國家隊。而接下來,我想成立的是鳳梨葉纖維世界隊!」
只要看到鳳梨葉,就能想到 UKL!
儘管海內外媒體報導不斷,UKL 在現階段已經邁向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但是擁有強大願景的謝煥麒並不滿足。雖然已經在永續時尚領域被各界視為領頭羊,但執掌整個集團的他卻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
除了計畫要達成在 2025 年,企業總用電量至少使用 10% 以上的綠電、將再生能源的佔比提升到 25% 之外,他們的技術團隊也緊鑼密鼓地規劃碳中和的鳳梨葉纖維產品。在商業的部分,針對公司綠色產品的營收定下了 2024 年能達到 800 萬美金的目標。從 2021 年起至今,已經回收超過 60 公噸的鳳梨葉廢棄物,並且也與台灣其他鄉鎮市產地合作,預期在台灣繼續擴大經濟規模。另外,謝煥麒也計畫積極推廣海外市場,要將旗下品牌 PALF 推廣到全世界,目前已在美國加州成立公司,將在美國市場踏出邁向世界的第一步。
謝煥麒表示,雖然 UKL 發源於台灣這個地理範圍很小的海島,天然資源相對其他國家受到侷限,但卻擁有充沛的創新開發的能力以及不願與現狀妥協的韌性,只要透過跨領域的合作,將回收的循環材料進行不同應用與設計,創造更多產品的附加價值,從市場的角度看產品設計,就能讓更多台灣的永續材料與理念可以推廣至全球市場。
身為 B 型企業,UKL 在員工照顧、環境保護、友善採購上,方方面面都深深植入永續的 DNA,落實 ESG。而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中,UKL 引領了多項,包括以永續原料,透過永續生產製程,製成永續產品,符合第 12 項「責任消費與生產」;從營運環境減碳策略以及生產鏈減碳策略響應第 13 項「氣候行動」;以及與台灣鳳梨葉纖維產銷合作聯盟、艾喘息照顧者聯盟、多位B型企業共好夥伴、台灣德福聯盟、星展影響力共好圈、世台聯合基金會亞太中心等海內外生態圈夥伴共創第 17 項「多元夥伴關係」。而這一切,在謝煥麒眼中,還是只開始。
「Bio Base 是很神奇的東西,同樣是鳳梨,在不同產地的葉纖維卻是截然不同。鳳梨是如此,更何況是我們人呢?不要把自己的格局給限縮了,相信自己,才能看見前方的道路,當你努力的同時,全世界也都會一起來幫助你完成!只要你記住一件事,」謝煥麒說:
「我們每個人都是改變的源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