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達娜﹒席娃,1952 年 11 月 5 日出生在喜馬拉雅山附近風景如畫的小鎮,現為永續農業與生態科技的倡導者。作為一位印度物理學家和社會運動家,席娃 1982 年創立科學、技術和自然資源政策研究基金會,並不斷支持各種永續事業,從生物多樣性保護到種子庫的建立,她幫助世界各地的農業組織走向更環境友善的經營方式。她呼籲民眾:「珍惜地球,地球便珍惜你;破壞地球,地球亦會毀滅你。」
倡議的根源:席娃的早年和 RFSTE 的形成
范達娜﹒席娃的環境保育之旅始於她童年的一個令人心碎的時刻一為了種植蘋果樹園而清除了一片心愛的森林。這次經歷激發了她對環保事業的奉獻。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席娃返回印度,於 1982 年創立了科學、技術和生態學研究基金會(RFSTE)。這個組織成為她對傳統砍伐和大壩建設的草根運動的溫床。席娃的早年奠定了她對人類與環境關係需要深刻重新評估的信念。
在她於 12 月 5 日在 COP28 的演講中,席娃重申:「氣候變化是地球的代謝失調」,強調認識到人類活動對地球影響的緊迫性。她早期的運動和基金會工作是她更大使命的第一步,即解決工業化農業對環境的影響。
Navdanya – 多樣性的種子,抵抗的種子
1991 年,范達娜﹒席娃推出了 Navdanya,意為印地語中的「九種子」或「新禮物」。這個計劃是 RFSTE 的一部分,旨在對抗大公司推動單一作物種植的計畫。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席娃和 Navdanya 采取了大膽的步驟。該組織在印度境內建立了 40 多個種子庫,倡導保護獨特品種的種子作物。
席娃對多樣化、本地適應的種子的承諾,是由她對《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威脅所推動的。她警告說,該協定可能使公司專利生命形式,使農民每年都依賴於購買種子。她的努力不僅僅是理論性的;Navdanya 積極參與教育農民,使他們了解保存本土種子品種的好處。席娃堅信,分散、多樣的農業在面對氣候變化時更具彈性,她的話語中回響著這一信念:「與長時間形成的本土種子品種不同,大公司推廣的種子品種需要大量的化肥和農藥的應用。」
農業生態學和永續生活:Bija Vidyapeeth 的影響
2001 年,范達娜﹒席娃通過創立 Bija Vidyapeeth 進一步擴大了她的影響力,這是一所提供可持續生活和農業的月度課程的學校和有機農場。這個努力代表了實現席娃對農業分散化和基於農業生態學願景的切實一步。Bija Vidyapeeth 成為那些希望學習和實踐永續生活的人的樞紐,培養了一個致力於席娃理念的社群。
在她的演講和著作中,席娃一直強調企業主導的農業的弊端。她認為,貧窮國家的生物資源往往被全球公司未經同意就占有,並且沒有公平分享利潤。席娃對農業生態學和永續生活的承諾不僅僅是理論,它在 Bija Vidyapeeth 中變成了一種實踐。
全球影響和持續的挑戰 – 席娃在21世紀的倡議
隨著范達娜﹒席娃的影響超越國界,她對公司統治和環境剝削的批評引起了全球關注。通過《生物掠奪:大自然和知識的搶劫》和《被偷走的豐收:全球食品供應的劫持》等作品,席娃探討了企業貿易協定、作物基因多樣性的減少以及專利法的影響。
在當今時代,全球每年的農藥消耗量高達 400 萬噸,有可能有害的化學物質滲入地下水層,席娃的警告更加顯著。她的話語:「農業用的化學品基本上就是石油」,概括了當前農業實踐帶來的挑戰。儘管她因環保和社會正義工作而獲得了眾多獎項和榮譽,席娃仍然繼續應對著持續變化的氣候背景下的種種挑戰。
范達娜﹒席娃從她的早年歲月到最近在 COP28 的倡議,展示了對永續農業的堅定承諾。她的名言是指引,提醒我們需要應對氣候變化的緊急性,以及我們的行為與地球健康的相互聯繫。隨著席娃在環保征程中持續努力,她的影響在全球迴響,激勵著個人和社區擁抱與地球更和諧、永續共存的理念。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