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除了保障權利、消弭紛爭、維護社會秩序的功能外,要怎麼促進人類的永續發展?特別是從國家層級到國際層級的範疇,任教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國際法」專家學者 Ashlee A. Stetser 博士就以「國際法」的角度,接受《The Icons》艾肯氏國際名人誌專訪,從基本觀念出發,解析法律在聯合國 17 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中可以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力。
首先,在 SDGs 指標中,「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位於第 16 項,其宗旨在於促進和平多元的社會,確保司法平等,建立具公信力且廣納民意的體系,例如減少暴力、貪汙及組織犯罪,在各層級建立有效率、負責且透明的制度,確保每個人都有平等獲得司法救濟的途徑。
在「國際法」的範疇,Stetser 博士強調,「平等」是主要的觀念,領土、主權、人民等則是構成國家所不可或缺的要素,而各國間的交流則必須以「平等」為前提,這些觀念強調了每個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平等地位和獨立性。基於這些邏輯之下,「國際法」則劃定框架,「透過加強這些觀念的實踐,國際法能夠為實現 SDGs 奠定基礎。」
接著 Stetser 教授也提到其他同樣重要的觀念,例如「同意、責任和自決權」,各國人民透過民主程序做出選擇,讓國家有意識的承擔諸如氣候變遷的責任,並共同討論出彼此能遵循的法律框架:
「這些的觀念促使國家合作,以實現共同的永續發展目標,這包括尊重國家間的協商和合作,並確保每個國家都能在推動 SDGs 中發揮作用。」
Stetser 博士強調,這些不同觀念的互相作用,塑造了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而了解這些觀念之間的關聯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國際法」實踐 SDGs 的挑戰和機遇:
「在實踐 SDGs 的過程中,『國際法』不僅僅是一個約束國家行為的法律框架,也是促進國際合作和永續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通過尊重主權、平等、同意和責任等觀念的實踐,我們可以建立更強大的『國際法』體系,推動全球實現 SDGs 的共同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