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發明始終來自於人性,而懶惰就是創造的動力!不論是高科技產品、交通方式,甚至各種懶人商品的推陳出新,美其名是「方便」,但最深層還是可以看到「懶惰」的影子存在其中。
《今周刊》於今年6月舉辦「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以「綠色永續 生活新境界」為主題,其中雄獅旅遊董事總經理黃信川,分享關於旅遊產業與永續間的互動、看法及努力的成果。
將旅客痛點降到最低,減少他們的不方便
黃信川指出,低碳旅遊已經是雄獅的現在進行式,雄獅在北中南東都設有兩鐵轉運中心,並推出16條多元單車路線,十分受到企業歡迎,且會持續在宜蘭、花蓮、台東設置自行車補給站,再與五星飯店合作,並安排旅客可以在 VIP Lounge 休息,將低碳、健康的旅遊方式,提供給不同喜好的消費者,並提供貼心的服務減少消費者的不便,黃信川這麼說:
「我們盡量將旅客痛點降到最低,減少他們的不方便」
永續從上往下推,員工能否理解是關鍵
黃信川提到,從2022年開始,雄獅宣布不再提供塑膠瓶裝水而遭到客人及前線員工反彈,「當初真是徹夜難眠,員工認為我在辦公室不懂的第一線的辛苦」,在推動永續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但其實雄獅做出此決定的初衷是「不能只是我們賺錢,把垃圾丟給在地。」
推動此項政策過程中,也經過了長達半年的溝通,所幸,員工及大部分的消費者也都能理解此項措施,經過計算,此項政策每年省下的寶特瓶能堆起157座101大樓,黃信川也分享「雖然還有少數客人認為不方便,但我希望大多數的消費者願意給我們新機會」,永續在推動過程是一個「top-down」的過程,而在這過程之中,上下的溝通如何匯流,不僅考驗領導階層的智慧,也是企業 ESG 是否能長久落實的關鍵。
如聯合國曾經定義永續生活型態,「極小化的使用自然資源、減少垃圾、響應公平正義以及共生共融,由社會中的組織、常規及基礎建設所框架出的生活習慣與模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永續,同時思考永續新生活的意義,將永續的習慣建立在最日常的食衣住行育樂中,讓那些所謂的「不方便」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