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極端問題日日加劇,再經過疫情橫掃全球,國際共同面臨的各種永續問題也浮上檯面,於此當下,我們該如何培養下一代的永續人材?在8月4日於台灣台北市舉辦的「全球永續焦點論壇(Global Sustainability Focal Forum)」上,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灣指標平台(SDGs Index Taiwan)發起人、台灣的國立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教授,為全球學者、專家及媒體,解析了氣候變遷對全球教育體系的影響,更強調「高等教育」在解決方案中所扮演的關鍵地位:
「透過永續人才培育工作,一步一腳印,我們仍對『讓世界變得更好』的願景保持堅定信心。」
蘇慧貞:一場疫情,剝奪了學生學習「批判性思維」的機會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現象愈趨頻繁,比如澳洲在2022年邁入第二個反聖嬰年,氣候開始大變,頻頻出現颱風、熱帶風暴 ; 巴基斯坦去年連月暴雨,淹沒了三分之一國土,數千萬人無家可歸 ; 歐洲南部多國,在今年7月開始陷入極端熱浪,包括在希臘燃燒的熊熊野火中,許多居民及觀光客如逃難般地撤離。
「這些極端氣候現象,也同時對學校出勤率產生嚴重影響,剝奪了學生實際參與課堂學習的寶貴機會。」
蘇慧貞教授強調,從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開始,雖然互動式教育環境的重要性愈發顯著,但由於遠距教學的限制,也影響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質與量,導致他們在批判性思維和專業知識方面得不到充分滋養,進而加劇新一代面對永續議題時的挑戰。
大學從「永續教育」發力引導學生對未來「危機管理」
蘇慧貞教授提醒,所有人都應該關注當前的高中和大學裡「永續教育」的份量,是否足以面對未來相關人才培育的迫切需求:
「比如透過氣候科學、環境,或者其它有關聯合國 SDGs 永續發展目標個領域的充分學習、實習等,新一代人才可以參與新技術開發,以及策略擬定。重視『永續教育』,不僅有助於解決全球共同面對的氣候問題,還能進一步推廣民眾對相關危機的認知,進而理解、學習每個個體如何在其中扮演好不同角色。」
此外,隨著「互聯網時代」進入第二個十年,網路的普及已經成熟並得到廣泛應用,甚至進入 Web3 時代,新經濟組織體系、新商業模式都重構,但在促進環境、社會責任方面的有效策略仍有待提升,因此,蘇慧貞教授不斷提醒「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的角色至關重要,不僅提供科學、技術、人文各領域的專業訓練,更幫助下一代從多元化的學習中提高對全球危機的認知,並讓他們懂得為未來永續工作的開創提早邁開腳步。」
企業、非政府組織、高等教育必須站在同一陣線
在發達的商業,與環境和社會責任相交匯的時代,我們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企業正與非政府組織,以及教育界,包括和學生一起建立夥伴關係,一起為聯合國 SDGs 永續發展目標努力,包括開創綠色倡議事業:
「從承諾實現碳中和,到積極參與面對、解決氣候問題,在任何角落,我都樂見在同一個團隊中,有非政府組織、企業領袖、各領域專家,還有年輕一代的學生,這些力量協力,才能真正為下一代創造能夠面對永續危機、也充滿開創契機的永續未來。而這一切,包括這樣的關鍵思維,」蘇慧貞教授語重心長地說:
「都值得從『高等教育』實實在在地扎根。」
在這次的「全球永續焦點論壇」,除了受邀擔任主題演講的蘇慧貞教授,受邀出席的貴賓還包括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以及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全球知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等知名產學界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