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裡聲。」把金觥,聽舊曲,找回當年那顆悸動的心,這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在《采桑子》的心境,看起來是樂觀的,但在吳春城眼中似乎還不夠,因為,群體意識覺醒造成的實質改變,以及實際行動才是更有意義的事。
吳春城博士,現任戰國策傳播集團董事長、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曾任台灣國際公共關係協會第四/五屆理事長,先後任教或兼課於世新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大學,目前正帶領一群跨世代團隊,以老化速度世界第一的台灣為基地,致力於一場稱為「壯時代(Strong Generation)之春」的全球標籤革命。
「『銀髮』、『樂齡』、『橘世代』,這些慣用的高齡者代名詞,都是刻板印象的放大,而我提出的『壯世代』,更強調的是聚焦世代的正面特質,以及運用這些龐大量能為社會帶來改變。」吳春城對《The Icons》採訪團隊說。
從這個問題開始思考:最有錢的世代,為何在消費市場備受歧視?
當大叔走進潮服店,店員問:「是要幫小孩買的嗎?」
「為什麼一定是幫兒子或孫子買的?幫自己買不行嗎?」很多人想到高齡社會,腦海裡的畫面,不是撐不住的退休基金、瀕臨破產的健保制度、壓垮年輕人的高扶養比,就是像「銀髮海嘯」這些被貼上負面標籤的趨勢字眼,「但別忘了,醫療進步、知識普及,當今的壯世代有『三高』,壽命高、學識高、財富高,這些量能足以為世界創造龐大的質變、量變,包括商機!」
壯世代來自人口比例大的嬰兒潮,經歷了高學歷化、工業化、全球化、證券化、數位化,搭上經濟起飛列車,擁有高比例財富,而在台灣及其他特定國家,更經歷了民主化的時代蛻變腳程,掌握現代辦公室智慧技能,也不缺擁抱世界的開闊胸襟,從農業時代一路拼搏進入AI時代,持續在第一線學習及生產,甚至掌握社會2/3的財富。
「但醫療進步,問題就大了!比起過去,人生還要晃悠好幾十年,很多人心中沒有目標,就倒下了。台灣、日本平均臨終前臥床天數長達九年,而北歐國家合理臨終前臥床天數只有兩個禮拜,壽終正寢前可能還有六塊肌,因為平時在重訓,也可能背著書包,因為正在大學深造或工作,甚至還在戀愛,如果到這樣的境界,高齡人生就是上帝給人類最棒的禮物了!」
不過,要得到這份禮物,必須掌握吳春城提出的「超高齡社會3.0:壯世代論述架構三支箭!」
第一支箭:覺醒——個人社會責任(Person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吳春城說,很多人前半生價值代表字是「強」,在競爭中爭取更多資源,衝上更高人生巔峰。但後半生呢?清心寡慾、海闊天空、六十耳順、平安喜樂這些長輩圖常見文字,則可見「安」這個代表字。以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模型來看,前半生的「強」代表第四層的尊嚴需求,努力、貢獻一生,最後被肯定,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但為什麼後半生卻走回頭路,只剩下一個「安」字,退化到最低層次的安全需求呢?
「解法就是將『安』字升格為『壯』。前半生的『強』,是比高下、高度,後半生的『壯』,追求的是寬度,有壯闊的視野、壯闊的心胸、壯闊的生命,這就是『壯世代』高齡解放運動要說的,源於個人自覺,人生始於『強』、終於『壯』,就不枉此生!」
第二支箭:機會——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資料顯示,全美企業對60歲以上消費者投放廣告比例只佔整體5%,企業普遍對高齡產業投入也不甚積極,因為他們認為高齡者不願花錢。而根據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與壯世代教科文協會進行「年齡針對性」消費經驗調查,也發現超過8成高齡人士曾在消費經驗中感受到被歧視,包括產品面(如包裝、說明文字)、通路面(如陳列、客訴管道)、 文化面(如促銷文字、符碼)、 態度面(如店員用詞、眼神)。
「除了壯世代尚未完成全面覺醒外,企業對高齡產業的認知也存在很大謬誤。」吳春城指出,有幾個議題值得深思。
第一個議題是「負面的產業標籤」:若把「銀髮」丟到大數據裡搜尋,出來的關鍵字會有疾病、失能、退化、頑固、落伍等負面字眼,在沒有其他字詞替代下,「銀髮」也儼然成為負面一環。
第二個議題是「過時的產業論述框架」,早期的高齡產業被認為是冬季,因而發展出許多養生、養老的「白色商機」,後來,被比喻為秋季的「橘色商機」論述出現,發展出各種看似相對積極的樂齡服務。但這些,都不足以觸動壯世代的消費魂。
第三個議題是「破碎的技術掛帥生態」,許多投入高齡產業的企業仍跳脫不了「老與弱勢」的概念,不少產品僅停留在解決高齡消費者的安全與生理需求,品牌角度是:「老人有問題,我提供技術,幫你解決,這樣不好嗎?」但消費者角度卻可能是:「我用了你的產品,不就代表我有問題嗎?」因此,這些產品會變成非到必須才會去買的「不得已產業」,消費動機被設定為「壓力」而非「吸力」。
第三支箭:解套——政府社會責任(Govern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政策建立在人身上,如果人出問題,一就都是空談,也會造成『國安危機。』」吳春城提醒,目前有兩個相對立的現象值得關注,一是「高齡化引發龐大的臥床族」,二是「少子化引發大量的躺平族」。
高齡族六十歲以前從就學、就業、結婚、生子,到休閒娛樂,社會都提供無數選擇與途徑,但來到六十後,政府提供的卻突然變得非常有限,企業只賣生活基本所需,許多人因低度社會參與而失去生活方向感,接著逐漸失能,終至倒下成為臥床族;而年輕族群則是因經濟下滑、社會階層固定、社會問題激化等背景而對現實失望,接著選擇「躺平」的處事態度及生活方式。
吳春城強調,推動關鍵法案,引入企業能量相當重要,更可以建立典範城市,引發跟進效應,如此就能讓長壽經濟成為護國神山,「擁有社會總財產三分之二的壯世代,如果都把錢藏在床底下,少了經濟循環,沒有創業機會及就業機會,直接造成死水經濟。若壯世代覺醒,企業提供能提供滿足其生活意義的產品,他們願意釋出龐大財富,將創造數不盡的新興產業,轉動整個長壽經濟大齒輪,提供年輕人無限的創業與就業機會。」
「當大哥、姊姊們穿得帥氣亮麗出門消費,引導潮流,年輕人也個個絞盡腦汁,想要賺壯世代口袋中的錢,這麼一來,躺平族消失!臥床族也消失!世代對立更是消失!這就是壯世代覺醒後的的美麗新世界!」